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科学回答了如何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增量与存量的关系、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治水要素之间的关系、治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治水的方针、原则、方法、路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乌江沿线风光秀丽。(李暾 摄)
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周登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贵州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把“十六字”治水思路不折不扣落实到水利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过程,作为贵州水利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和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贵阳市通过十年来对南明河的系统治理,目前南明河呈现“碧水蓝天白鹭飞、闲倚河风观鱼肥”的宜人景色,优美的景致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高廷江 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首要任务是坚持“节水优先”的根本方针。周登涛表示,一直以来,贵州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受自然、经济等条件影响,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35个总量不同程度缺水,其余县(市、区)也存在区域缺水问题,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尤为重要。进入新时期,贵州水利系统将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加强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切实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在巩固3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基础上,着力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打造一批公共机构、高耗水行业节水型标杆和水效领跑者,进一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大力整治学校、企业等超定额用水、非法取用水等问题,持续扩大节水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紫云县境内,概算总投资31.96亿元,总库容1.5亿立方米,为大(2)型工程。工程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设计年供水量9321万立方米。目前工程于2021年2月下闸蓄水,预计2024年底供水,可为紫云县城区及6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供水。(杨良强 摄)
“贵州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发育,存在水资源丰富又留不住水的矛盾,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成为制约贵州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短板之一。”周登涛说,补齐这个短板,要坚持将“空间均衡”作为新时期治水的重大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总体布局,加快实施《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新开工宣威、花滩子等5个大型水库,加快362个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加快黔中、夹岩调水大通道建设和水库配套输配水网络建设,实施一批引提调水和连通工程,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和灌区建设,全面保障城镇、30户以上村寨、300亩以上连片耕地、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园区等用水需求。“十四五”期基本建成黔中水网和黔西北水网,同步推进黔东南、黔东北、黔西南水网建设,到2035年全面形成贵州大水网。
在黔西南州贞丰县龙之谷生态园区,当地加快园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5000余亩火龙果基地提供坚强保障。园区以打造台湾优质火龙果品种为重点,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潘希来 摄)
周登涛表示,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要坚持将“系统治理”作为思想方法贯穿新时期治水工作始终。长期以来,贵州是西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存在丰水又缺水、水生态环境好但又十分脆弱的叠加矛盾。我们将准确把握自然生态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扛起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按照水利部关于流域治理的系列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制度,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科学性,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挥五级河湖长机制作用,系统解决乌江沿线贵州段水环境问题,持续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细化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职责职能,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输水干渠总长148.19公里,其中渡槽28座,总长18.097公里,占比约12.2%。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建、2017年12月完工。目前输水干渠已向贵阳、安顺及沿线用水户常态化供水。图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徐家湾渡槽。(杨良强 摄)
水资源是基本的公共产品,不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单靠市场解决不了水问题,仅靠政府也解决不了水问题。周登涛说,必须坚持“两手发力”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运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用好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一般债券、专项债券、水利建设基金和水利发展基金,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好各级水利企业作用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水利项目盈利能力,用好金融政策和工具,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投融资,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努力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贵州力量。
黔东南州雷山县望丰水库为当地粮食生产提供坚强供水保障。(雷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